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宣传 > 监测标准
国标丨蝇类监测(一):笼诱法
admin 本网站 2018-12-29 7412  [ 关闭窗口 ]

蝇密度监测是制定预防控制以蝇为媒介的传染性疾病策略、考核防制效果以及评价一个地区环境状况的依据。目测法、笼诱法、粘捕法和格栅法是蝇密度的常用监测方法,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蝇类》标准规定了目测法、笼诱法、粘捕法和格栅法作为蝇密度监测推荐方法,本期介绍目前日常监测中常用的笼诱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室外成蝇密度和种类的监测



◆◆
术语和定义
◆◆


1.蝇类

昆虫纲双翅目环裂亚目有瓣类,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2.蝇密度

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或者空间中监测到的蝇类数量。


监测工具


捕蝇笼

直径为250mm,笼体高400mm,笼脚高100mm-300mm,圆锥形芯高350mm,顶口直径25mm,如下图



【理解要点】

捕蝇笼构造原理 

由防雨盖( 罩) 、笼骨、外丝网、内丝网、 诱饵托盘和固定支杆( 基座) 六大部件构成,是根据蝇类追香逐臭、趋光性和向上飞行、停栖在绳索上的 生活习性,专门设计的用于诱蝇、灭蝇的器具。 

捕蝇笼款式

国内已有几十种诱蝇笼的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从外观形状看,大体呈圆形宫灯式与六角宫灯式两种。诱蝇笼按笼体骨架材质分,有钢质、塑料、木质( 竹) 与钢塑混合 4 种类型;按笼体丝网材质分, 有纤维网、铁纱网、塑料尼龙网 3 种类型; 从安装形式分类,分拆卸式、折叠式、整装式3 种类型;从使用样式上分,有落地座式、支杆固定式和吊挂式 3 种类型。 


操作步骤

每个捕蝇笼诱饵盘内放置50g红糖、50mL食醋及50mL水,或者按照监测目的采用其他诱饵。诱饵盘与捕蝇笼下沿的间隙应不大于20mm。监测时间为上午9点到下午3点(或者按照监测目的设定监测时间)。将捕获蝇类麻醉后分类、计数,同时记录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候数据。


【理解要点】

以糖醋饵进行蝇类密度监测,捕获的蝇类数量不多,但是因为该诱饵可得,便于在全国内统一监测方法,使得结果具有可比性。若以此监测方法长期开展监测,也可以获得当地蝇密度的季节消长结果,也可以作为评价蝇类控制效果的方法来评价当地蝇类的控制状况。


密度计算

密度计算公式


监测注意和思考


结合日常的监测工作,以下方面需要注意和思考:

  • 捕蝇笼放置的周边至少离其他捕蝇笼和垃圾厢房等场所 20 米以上;

  • 捕蝇笼放置,夏天要避开太阳高温直晒,秋冬季要靠近阳光充足温暖的蝇孳生地与栖息点;

  • 目前采用的糖醋饵解决了可比性的问题,但是存在引诱力弱,蝇种构成不尽合理的问题。应当寻求一种引诱力介于糖醋和腐鱼之间,蝇种构成比较合理的引诱剂应用于蝇种和密度监测。



◆◆
我国蝇类监测报告 
◆◆



分享: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系列报告系列3:蝇类监测,刊登于2018年2月《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吴海霞等,《2006-2015年我国蝇类监测报告》一文。

2005年中国CDC启动了全国重点传染病及病媒生物监测项目,其中病媒生物监测按照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主要在人居及周边环境进行蚊、蝇、鼠和蜚蠊4类重要病媒生物的密度监测,2016年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启用新方案。为了解我国人居及周边环境常见的蝇种、密度及其季节消长规律,为科学监测和蝇类的防控提供依据,现将2006-2015年)全国蝇类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监测点


2005年确定17个省40个监测点,2006年增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 2个市和北京市共3个监测点,至此,监测点总计43个,分布于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19个省 42个监测点开展过蝇类监测工作,蝇类监测点分布见图1。但甘肃省兰州市监测点仅2006和2007年、 山东省东营市监测点仅2010-2013年开展过监测工作。2014年将山东省东营市监测点调整至聊城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南宁市监测点调整至北海市。


监测方法

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中的笼诱法进行监测,糖醋饵,每个监测点选择3个区(县)进行蝇类监测,每个县(区)随机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块和居民区1个,每处着地布放诱蝇笼1个。各个监测区(县)相对固定。诱蝇笼每次放置6h,09:00-10:00布放,15:00-16:00收回。收笼后,用乙醚或氯仿杀死蝇类后分类鉴定, 统计各蝇种数量。 根据当地主要蝇类活动规律,确定常年监测时间;每月中旬监测1次。 


结果分析


1. 蝇种组成情况 

 2006-2015年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系统共监测蝇类101.70万只,密度为7.89只/笼。 以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家蝇(Musca domestica)、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和麻蝇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75.54%。

2. 不同蝇种密度特征

2006-2015年蝇类总密度呈下降趋势。以优势蝇种大头金蝇密度最高,达2.23 只/笼,其密度在2006-2015年基本呈下降趋势,但2010年又明显升高;家蝇密度为1.64只/笼,年消长趋势基本呈下降趋势, 但2014-2015年开始升高;丝光绿蝇密度为1.22只/笼,年消长趋势与家蝇相似;麻蝇 密度在2009-2013年一直较高。不同年度各蝇种密度排名不同,大多数年份均以大头金蝇最高。

3. 不同生境蝇类密度

2006-2015年绿化带和农贸市场的蝇类总密度接近,均较高,分别达9.07和 8.96只/笼,居民区和餐饮外环境蝇密度接近,分别为7.27和6.86只/笼。不同年份、不同生境蝇密度排序不同。各生境蝇密度基本呈下降趋势,居民区和农贸市场蝇密度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4. 不同省份蝇类密度 

 

大部分监测省份蝇密度<10.00只/笼。海南、辽宁、浙江和湖南4省蝇密度均>10.00只/笼,以海南省蝇密度最高,达74.22 只/笼,上海市和江西省蝇密度较低,分别为1.25和1.14只/笼。

全国各地蝇密度不同。大头金蝇在大多数省 份的密度<1.00只/笼,海南省密度明显高于其他省,达48.50只/笼,其次为浙江、辽宁省和广西,新疆 未捕获大头金蝇(图6A);家蝇在大多数省份的密 度<2.00只/笼,海南省家蝇密度最高, 达10.26只/笼, 其次为湖南省和新疆,北京市和江西省密度最低,均<0.50只/笼(图6B);大多数省份丝光绿蝇密度<2.00只/笼, 有10个省(直辖市)密度<0.50只/笼, 辽宁省密度最高,达10.63只/笼,其次为黑龙江省(2.34只/笼)(图6C);大多数省份麻蝇密度<1.00 只/笼,仅北京市为2.27只/笼,甘肃省、上海和天津市麻蝇密度<0.10只/笼(图6D)。 


5. 蝇类季节消长 

2006-2015年各监测点捕获蝇类总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单峰型, 5月密度开始明显 上升, 至7月达最高峰, 9月后开始明显下降; 以2006年 蝇密度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 4-10月密度一直较高, 2011-2014年蝇密度自9月开始明显下降。

4个优势蝇种的总密度消长趋势均呈单峰型,与蝇类总密度趋势一致,但大头金蝇略有不同, 2-4月蝇密度也较高。


讨论


2005年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启动,主要对14种与人类生活密切接触的蝇种,在人居及周边环境开展监测。10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大头金蝇、家蝇、丝光绿蝇和麻蝇是人居及周边环境的优势蝇种。


2006-2015年蝇密度呈下降趋势,可能与近年来城市卫生情况有所改善有关。4类生境大头金蝇密度均最高,且密度接近。一般认为,大头金蝇幼虫尸食性兼腐食性,绿化带的蝇密度较高,可能与该环境施用人粪尿有机肥、腐殖质较多和垃圾清理不及时等有关,麻蝇在该生境的密度明显高于其他生境,可能也与此有关;农贸市场和餐饮外环境腐败动物质类物质较多,利于蝇类孳生;而居民区环境可能与近年来居民厨余垃圾结构改变和动物质类垃圾增加有关。而家蝇作为城镇居住区进入室内的主要蝇种,在居民区的密度并非最高,而在农贸市场和餐饮外环境密度较高,可能与居住区环境的改善有关。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实施了11年, 初步获得我国人居及周边环境的蝇种、孳生情况及 其消长规律,积累了我国人居及周边环境蝇类本底 资料,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蝇类监测、掌握蝇类孳生特点、获得蝇类控制阈值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发现和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糖醋诱饵对某些蝇种 不敏感、麻蝇种类不易鉴定、一些丽蝇科种类不易区 分和诱蝇时间不尽科学合理等


新版方案


2016年在总结过去11年监测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牵头修订监测方案,新的监测方案将对蝇类诱饵不再强制统一, 但须经过测试后相对固定;将监测蝇种棕尾别麻蝇改为麻蝇科,不再区分到种;诱蝇时间由6h增加至24h。





参考文献
吴海霞等,2006-2015年我国蝇类监测报告,中国媒介生物及控制杂志,2018年2月

曾国强,诱蝇笼在蝇类防治中的应用,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年4月

《病媒的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系列标准:理解,应用与实施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主要宣教病媒相关知识,仅供学习,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虫虫科学咖啡馆

撰文/编辑:王飞

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会 蝇类防治学组 委员(第六届)

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会 蚊虫学组 成员 (第六届)

上海预防医学会病媒生物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委员

展开